以为是骗子,结果是推销

形状
形状
形状
形状
形状
形状
形状
形状

《以为是骗子,结果是推销》


以为是骗子,结果是推销

(以为是骗子,结果是推销)

上周三下午,我正在和Excel表格玩”猜猜哪个公式会报错”的游戏时,陌生来电如同定时炸弹般响起。瞄了眼屏幕上的”95″开头号码,我条件反射般挺直腰板——这是当代社畜面对可疑来电的标准战备姿势。

“您好,这边是宇宙银行VIP客服中心。”对面传来字正腔圆的播音腔,背景音里恰到好处地夹杂着几声键盘敲击声。我的防诈雷达瞬间全功率启动:但凡提到”银行客服”却不知道我姓甚名谁的,99%都是缅北剧本杀演员。

但接下来的剧情走向开始离谱。当我祭出反诈终极三连问:”工号多少?支行地址?验证我身份证后六位?”,对方竟支支吾吾报出个”0066″的工号,还贴心解释:”我们这是总行电销部,不需要验证客户信息呢。”这堪比《让子弹飞》里”我说你有六子吃了两碗粉”的硬核推销逻辑,让我差点笑场。

更魔幻的是,当话题终于转到”百万医疗备用金”时,这位电销专员突然开启了人类迷惑行为大赏:先是用2倍速背诵完产品介绍,在我礼貌拒绝后竟脱口而出:”那您平时用花呗吗?”——这急转弯堪比秋名山车神的灵魂拷问,让我恍惚间以为误入了支付宝线下推广会。

事后复盘这场21世纪商业奇观,我发现了几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真相:现代电销团队完美继承了诈骗集团的演技,却丢失了推销员的基本话术素养;当AI客服都开始学会打感情牌时,真人销售反而活得像个没有感情的复读机。据工信部数据显示,2022年全国标记诈骗电话超50亿次,而合法电销被误伤率高达37%——这年头连骗子都在搞用户体验升级,正经推销却活成了狼来了故事里的放羊娃。

放下电话时,我手机里的反诈App依然安静如鸡。看着屏幕上”未识别到风险”的提示,突然对那位笨拙的推销员生出几分同情:在这个全民戒备的时代,他们正顶着”疑似骗子”的标签,完成着商业世界最后的倔强。或许下次该开发个”电销人员认证系统”,让努力工作的销售们能理直气壮地说出:”您好,我真的是来推销的!”


以为是骗子,结果是推销

(以为是骗子,结果是推销)

(后记:本文写作过程中,又接到三个95开头的电话。经过专业训练的我已能准确分辨——秒挂的是诈骗,坚持到第三句才露馅的,绝对是正经推销。)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